,刻出来的纹路深浅不一,反而影响出膛。”
刘靖静静地听着,并未怪罪,反而温声安慰道:“此事本就极难,非一朝一夕之功。你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,为我铸出十尊神威大炮,已是天大的功劳,不必为此自责。”
他比任何人都清楚,以当世的百工技艺,想要造出膛线,着实是为难胖虎了。
这需要辨材、营造、机关之术均达有一个全新的进展,缺一不可。
他之所以提出来,只是为了给任逑这样的技术狂人一个前进的方向,一颗未来的种子。
见任逑依旧满脸愧色,刘靖笑了笑,从怀中取出一卷早已备好的图纸,递了过去。
“膛线之事,慢慢研究,不急。眼下,我这里有一样更重要的东西,需要你来攻克。”
任逑疑惑地接过图纸,那是一卷上好的宣州纸,触手温润。
他小心翼翼地展开,只见图纸上画着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巨大炉子,好似一个大肚瓶。此外还有剖面图,结构复杂无比,标注着各种奇怪的名称,什么“风口”、“炉缸”、“出铁口”,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注解,解释着各部分的功能。
“刺史,这……这是冶铁炉?”
任逑看得眼花缭乱,但到底与冶铁打了一辈子交道,所以只一眼便看出这是用于冶铁的炉子。
“此物,名为‘高炉’。”
刘靖的手指点在图纸上,声音沉稳而有力。
“是本官早年间从一游方道人那得知,若能将它造出来,我们炼出的精铁,强度将远超当世任何炒钢。到那时,无论是铸造甲叶,还是打造兵刃,都将脱胎换骨。”
宋时的甲俱,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。
不管是宋朝的步人甲,还是西夏瘊子甲,又或是辽国的黑漆甲,其坚固性远超唐时甲胄。
除了甲胄锻造工艺的提升,更重要的则是冶铁技术的进步。
高炉的普及,使得钢铁质量提升了整整一个档次。
任逑死死地盯着图纸,眉头紧皱,和冶铁打了一辈子交道,冶铁炉的构造他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,眼前图纸上的高炉虽然怪异,可许多地方的构造,却让他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。
除此之外,还有许多疑惑。
见状,刘靖轻笑道:“不着急,回头慢慢研究。”
任逑回过神,高声道:“下官定不负刺史所托!”
说罢,他小心翼翼地将图纸叠好,揣进怀中。
刘靖又看向任迹,询问起另一件事:“前阵子你所言铸模甲叶,进展如何?”
任迹闻言,连